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接着再看更方便。
瀑布小档案
所在国家:中国
所在省份:江西
瀑布落差:总落差208.86米
庐山瀑布群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庐山瀑布群主要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庐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因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名句为人熟知。
秀美庐山瀑布群
古人曰:“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庐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古人对千里平川上竟突兀出一座如此高耸秀美的庐山,山上又有众多的瀑布溪流,曾感到迷惑不解。于是,就编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解释庐山及其泉瀑的来历,其中秦始皇赶山塞海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庐山瀑布群是有历史的,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庐山瀑布群以不同的风貌向世人展示她的万般风情。庐山除了瀑布群,还有许多可观赏的景点,包括仙人洞、含鄱口、庐山会议会址、大小天池、锦绣谷等。
三叠泉瀑布
庐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站在三叠泉瀑布前的观景石台上举目望去,但见全长近百米的白练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磐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磐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磐石上。白练悬挂于空中,三叠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而在水流飞溅中,远隔十几米仍觉湿意扑面。
开先瀑布
开先瀑布之美,还在于其山下左右、四周的景色均十分优美秀丽,正是这种秀美的环境,才把开先瀑布衬托得更加妩媚娇娆。开先瀑布之上端,是秀峰簇簇,各具特色。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峰,诗人们这样吟诵它:“香炉一绝峰,时生旦暮烟”,“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香炉峰面对的双剑峰,它宛若双把利剑,嵌插在群峰之间,鹤鸣峰则形如仰鹤,又有传说“尝有鹤栖鸣”,现在当然是“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布声”了。狮子峰,形态险恶,朱熹当年有诗云:石骨苔衣虽赋形,蹲空独逞惑狰狞。威尊石兽终何用,谁解当年吼一声。至于姊妹峰,则娟娟并坐,美丽动人。
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
在庐山三宝树风景区,有着匡庐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两个瀑布——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从三宝树到黄龙潭瀑布,只有很短的距离。只见一幽谷之中,崖壁陡立,岩石层叠,四周草木茂盛,一条瀑布从十几米高的崖上跌下,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击水声,瀑布跌落潭中,继而又在石缝之中蜿蜒流淌,奔向下游。黄龙潭瀑布以秀、幽见长,大概不是正午时分,黄龙潭瀑布是不太会受到阳光照射的,因此,潭边瀑下之石块崖壁上,青苔遍布,把小涧打扮得一片绿色,衬托着飞流而下的雪白透明的瀑布。
从黄龙潭瀑布向下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向西北方向溯另一小溪上行,不一会儿就可到达乌龙潭瀑布。只见瀑布从几块巨石中夺路冲出,分成三股,只有数米高,然而姿态十分优美。那一股股水流,跌落水中,发出婉转悠扬的乐音;那乌龙潭水,清澈透明,惹人喜爱。游人至此,不禁会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含意。
在黄龙潭不远处的乌龙潭中,却藏着一条温驯善良的白龙,那白龙不仅不像黄龙那样性格暴烈,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反而时常给东林寺慧远和尚和当地黎民百姓带来许多方便。大旱日子白龙便喷云吐雾,普降甘霖,滋润禾苗,造福众生。大涝时节,白龙又吸水排涝,不使洪水淹没农田,危害农舍,故白龙受到东林寺众僧和周围百姓的喜爱和崇拜。为了表示这谢忱和敬意,百姓在每年6月初,采集百果,送来菜饭,投入潭中,祭祀神龙。这种活动当地群众就称为送龙饭。据说,龙饭必须送到乌龙潭之中,否则即使放在离潭很近的石头上,白龙亦不会来领情的。多少年,白龙一直在乌龙潭中修身养性,造福生灵。那分成数股的乌龙潭瀑布,终年流淌不息,昼夜伴随着白龙。就这样,乌龙潭与乌龙潭瀑布形成了。人们每每游览到此,不仅为这里的妩媚秀色所吸引,亦为这里流传如此优美动人的传说,而良久徘徊,流连忘返。
王家坡双瀑
游人从九江驱车上庐山,行至山北公路小天池旁,向南俯视,可见一“u”型平坦大谷地,这便是莲花谷。当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庐山存在冰川遗迹时,就认为莲花谷是一个最典型的冰川谷地,一万多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就在此谷地形成发育,冰川沿莲花谷而下,直抵鄱阳湖畔的鞋山。现在,游人站在公路旁眺望鄱阳湖中,还可见一孤山形若鞋子,这便是当年冰川的遗迹。
莲花谷之南侧便是王家坡双瀑的位置所在。游人前往观赏必须徒步攀登数里崎岖山路,才能抵达王家坡双瀑。初闻双瀑之声,已觉悠扬悦耳,再观双瀑之景,更觉妩媚可爱。翠竹绿林掩映之中的王家坡双瀑,它不像匡庐之三叠泉瀑布、石门涧瀑布那么雄壮威风,气势磅礴,而像两只比翼双飞的鸟儿,双双跳跃在山涧之中,倾泻在碧龙潭里。
碧龙潭水,晶莹洁净,水流缓慢,中央较深,边缘稍浅,环潭四周,竹影婆娑,绿树扶疏,怪石嶙峋,奇峰耸立,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潭中横卧一块巨石,名太平石,石上镌刻由“碧龙潭”三字,石面平整,可容坐数十人,游人仰卧在太平石上,可饱览四周风光。静听空山幽泉,水声悠扬;又闻瀑布击水,声若银瓶乍裂,水浆迸溅;再细细搜寻,山风吹过竹林,送来一阵阵悦耳的沙沙响声;有时山谷之中,还会夹杂着各种会歌唱的昆虫的啾啾叫声;此时的碧龙潭,仿佛成了一个天然舞池,游人尽可在大自然如此丰富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在舞池中翩然起舞,大概可称之为真正的“水上芭蕾”了。
玉帘泉瀑布
驱车从庐山南麓栗里出发东行约5千米,抵达归宗寺遗址,抬头望见金轮峰,直插云天,石镜峰拔地而起,其上的悬崖间,便是那“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玉帘泉瀑布。“玉帘铺水半天垂”,玉帘泉瀑布高达数百丈,阔有**丈,远远望去,真如一幕玉珠水晶串成的垂帘。玉帘泉与庐山瀑布群中的其他瀑布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不像石门涧瀑布那样水势汹涌,声响吓人,亦不像乌龙潭瀑布那样玲珑妩媚,婉转流淌,而是属于那种数尺之上尚是水,数尺之下全是烟的瀑布。玉帘泉瀑布在半空之中,便化为缕缕散丝,阵阵烟雾,因风作态,随意飘扬。阳光照射下,霓虹隐现,玉帘变成五彩珠帘,跌入潭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瀑声清脆悦耳。此番景色,不禁使人联想起著名的雁荡大龙湫瀑布来了,相比之下,玉帘泉瀑布别有一番妩媚柔姿,惹人爱怜。
昼夜流淌的玉帘泉瀑布,似乎还向游人诉说一个久远而美丽的传说:相传在玉帘泉发源的石镜峰顶上,有枚锃亮明净的圆石,石面平滑如镜,可照见游人须发,这块圆石,便是玉真仙子用来梳妆打扮的宝鉴变来的。有一天,玉真仙子将宝鉴悬挂在石镜峰顶上对镜梳妆,那知镜中竟映出山南群峰叠嶂,清溪泉瀑,玉真仙子喜出望外,便迅速唤来其他众仙子共观赏镜中之美景,可哪知一瞬间功夫,宝鉴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块圆石嵌在山崖之上。当地群众因此将这座嵌有宝鉴的山峰,取名为石镜峰。从此,石镜峰声名大震,各地名流高僧纷至沓来,李白、王羲之等亦曾到此游过。
今日玉帘泉瀑布之下的深潭旁边,有一个天然石洞,可容10余人。洞口有石屋残迹,传说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读书习字,那轻盈漫洒的玉帘泉水飘下而汇成于美丽的石镜溪,宋代诗人王十朋有《石镜溪》诗赞曰:山上有镜石为台,云雾深藏未肯开。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溪流中有段养鹅池,王羲之当年曾在此放养群鹅,以此为乐。王羲之每天在溪边池畔流连,细细观察着群鹅戏水之千姿百态,大概想从中悟出书学之道。有时还依照鹅在戏水的动人姿态,画上几幅栩栩如生的群鹅戏水图。那知白鹅跃出画面,凌空飞天而去。于是放鹅洞之名由此得来,洞中据说还有一个斗大的“鵞”字,为王羲之亲笔所书,近代有人还说在草丛苔壁中,发现了斑驳难辨的“鵞”字,弄得后来的游人,每到此洞便四处寻觅。其实,这字今已不复存在了。此外,在玉帘泉瀑布风景区,还流传着杏林春暖,复生松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扩展阅读
相传秦始皇在为自己建造陵墓的过程中,曾得到一根威力无穷的神鞭,那神鞭所到之处,山崩地裂。秦始皇将神鞭向骊山的一角抽去,只见骊山的那一角变成了一座脱离秦岭的孤山。秦始皇再向庐山瀑布连抽几鞭,不料把那山就赶到了长江南岸的鄱阳湖畔。此时日暮黄昏,天色渐暗,秦始皇决定暂作小憩,等第二天天一亮再赶山下海,铺平去蓬莱神境的道路。那知当夜失去神鞭的南海观音闻讯赶到,乘秦始皇酣醉之时,换走了神鞭。第二天,秦始皇醒来,便举鞭赶山下海,那知山是岿然不动。秦始皇一气之下,竟在山上连抽九十九鞭,直打得那山满身鞭痕,汗如雨下,可仍纹丝不动地屹立在原地。秦始皇无可奈何,只得将鞭子扔下,垂头丧气地回京都去了。从此,那山便在鄱阳湖畔扎下了根,这就是今日的庐山。由于秦始皇抽了九十九条鞭痕,后来就变成九十九道锦乡深谷;秦始皇扔下的赶山鞭子,变成了龙首崖外高耸入云的桅杆峰;那满身流淌的汗水,也化作了群山之中的银泉飞瀑了。
扩展阅读
关于庐山名字的由来,还有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玉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玉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xiao),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扩展阅读
庐山传说: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