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接着再看更方便。
【推演结果如下:……】
【1,大秦丞相:穰侯魏无羡联名百官上奏,请诸公子入朝观政。
陈貂寺献策让诸公子入御史台,并推行考成法,引起魏无羡极大不满,密谋刺杀帝乙以示“天警”。
并在三年后正式启动计划,却误中副车,被陈貂寺单人只剑杀败。
最终陈貂寺重伤垂死,魏无羡被帝乙罢相】
【2,魏无羡罢相次年,武安君公孙起因恩主魏无羡被罢相而心生不满,故向帝乙请辞,帝不允、大怒,收武安君封地以示惩戒。
再一年,帝乙命公孙起北征,公孙起以“年老体弱”为由,拒之。
帝暴怒,诛心曰:君乃穰侯家臣乎?遂贬公孙起为庶民。
再一年,帝赐剑,公孙起自刎身亡】
【3,再一年,帝乙御驾亲征,与漠北狼主大战,重创而归。
再次年,帝乙迟暮,无力再主持朝政,无奈已复起穰侯魏无羡为相,嫡长公子因此势力大涨,欲行“就国策”,与诸公子争斗越烈,党争遂起,朝堂大乱】
【4,又三年后,帝乙垂死,不能治事,无奈妥协,只能立嫡长公子为太子,试图平复朝堂乱相。
因嫡长公子不能容人,试图杀尽兄弟,十日被罢太子,又起兵“清君侧”,被诛杀于玄武门。
在此动乱中,大秦国势愈颓,穰侯魏无羡趁机揽权、交构百官、连郡跨州,帝乙之令,一度竟不能出咸阳】
【5,又三年,穰侯魏无羡欲谋大逆,未果北逃,引漠北犬戎百万大军南下,帝乙再次御驾亲征,斩魏无羡于两军阵前,回师当日于军中驾崩。
陈貂寺秘不发丧,欲迎立命主为帝,车骑将军王象乾受其子蛊惑,起兵造反、围攻帝庭,拒大军于咸阳城外,恰逢漠北大军叩阙,前后夹击,陈貂寺兵败身死】
【6,命主率宫人杀出帝庭,启十万囚徒为军,杀败车骑将军王象乾,诛其十族,开启咸阳保卫战……】
【7,………】
【8,………】
【9,………】
【10,………】
看完推演的结果,姜承乾的心里只有两个想法:废物竟是我自己?躺赢果然要不得!
在开启推演的时候,姜承乾就事先预设了一个立场,那就是“躺赢”。
除非遇到危及生命的事情,否则绝不主动出手,免得影响后续推演的结果,不能将敌人完全暴露出来。
这也是此次推演,竟然“只”需要一亿纯白气运的缘故。
只因如果算上姜承乾这个最大变数的话,推演的消耗将会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但是结果也证明了“躺赢是不可能躺赢”的残酷事实。
只能说:帝乙对姜承乾太重视,也将他保护得太好了!
但凡在推演的轨迹中,姜承乾早一点遇到生命危险,也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或者说:假如没有姜承乾的出现,或许都不会出现如此惨烈的变故。
明明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变数,却依然选择“袖手旁观”。
这简直就是在犯罪!
当然啦,姜承乾在现实中,自然不可能如此傻缺。
他不止会提前出手,而且还要重拳出击!
“不过这样也好,以后我破局的时候,才能更有针对性。”
姜承乾心中暗忖,不由得暗生杀机。
在未来影响大秦国运的人物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大秦丞相:穰侯魏无羡。
此人不除,对大秦的国势影响太大了!
在绝大部分影响大秦国运的事件中,穰侯魏无羡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都是负面的作用,简直就是国之纛虫。
无论是武安君公孙起,还是陈貂寺,甚至于帝乙,其实都是因他而死,大秦的乱象与祸根,都与他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穰侯魏无羡搞风搞雨,才让帝乙、陈貂寺和武安君公孙起这三大擎天之柱,一一凋零、陨落。
若是武安君公孙起不死,帝乙何须御驾亲征?又怎么会跟漠北狼主拚得两败俱伤?
若是武安君公孙起还在,说不定漠北狼主都不敢生出南下之心。
而武安君公孙起的死,从头到尾都透露着阴谋的气息。
姜承乾相信帝乙绝不会轻易将公孙起赐死,自绝国之干城。
甚至于,这一切的开端,都来自于穰侯魏无羡策划的那一场刺杀。
如果陈貂寺没有重伤垂死,帝乙也不会独木难支,更不会向魏无羡妥协,让嫡长公子上位,从而祸乱朝纲。
这才是大秦国运由盛转衰的真正转折点。
后面的一切种种,皆是那一场刺杀的衍生而已。
念及于此,姜承乾的心里当即有了决断。
在三年之内,他必须要做到三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