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正德王朝),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在场所有太监大佬们的心态,包括刘瑾这个罗公公的原老大在内,无一不痛恨这种好事怎么不落到自己头上。
不用去分析了,大家的一致心态是:坏了罗公公的好事,老子得不到的,你小子也别想得到!
所以后世的某个读者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得罪太监。
至于李东阳等文官,都被气得快笑出来了,皇帝爱玩不要紧,瞎玩也不要紧,反正都在皇宫内,最多祸害一下京师的平民百姓,起不了大风大浪。
这下可好,都准备去祸害东海一带了,别说那个没影儿的夷州,就是琉球、东海和南海,本来形势就非常复杂,海上的银子虽然好赚,但势力犬牙交错,倭国又在内乱,到处都是兵荒马乱,搞不好就会引火烧身,糜烂东南各省。
在嘉靖朝席卷东南的倭寇,此时并没有形成势力,但苗头已经有了,李东阳避之惟恐不及,哪里还敢沾染?
就连焦芳这个二五仔,也只能苦笑,望着刘瑾,不发一言。
“圣上,早朝既已议定,移驾豹房可好?老奴找了几个射箭好手,个个身怀绝技……”刘瑾只得站出来,准备把小皇帝引走,至于刚才那几道旨意,就按流程,让李东阳解决掉。
他跟李东阳虽然势如水火,但大家都是有政治智慧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不用他明说,小皇帝心血来潮的几道旨意,就这样被抹杀了,连这间宫殿都出不去。
“正是,老奴也找了几个力士,要不杀只老虎来玩玩?”张永粗声粗气地说道。
太监和文官集团联起手来的时候,别说皇帝了,就是玉帝,也得抓瞎。…。
刚刚才升官的夷州三人组,立马泄气了,比如罗祥,他不甘地望着皇帝,但又不敢忤逆在场大佬们的意思,呆在那儿,什么话也不说。
“宣,司礼监张雄,垂帘杖其父,杖责三。”朱寿没有丝毫起身的念头,坐在龙椅上,似笑非笑地望着两位心腹太监。
听到这句话,刘瑾脸色一白,没敢再开口。张永也讪讪地笑了一下,赶紧望向别的地方。
倒是李东阳眼神一亮,如同发现宝贝一般,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
其余几个大佬,有的跟李东阳表情相同,有的跟张永相同,只有罗祥满脸笑容,似乎怀里抱了一座金山。
在场的人,不是朝中大佬,就是内宫精英,自然明白皇帝这个旨意是什么意思。
算起来,张雄也是皇帝的心腹太监,不过年资很浅,跟八虎是没法比的,在宫中排辈的话,算是八虎的徒子徒孙。
前些时候,他怨恨自己的亲生父亲没有爱心,让自己成为太监,因此坚决不见老爸一面。要知道大明是以孝治国,不孝,那是可以杀头的罪名。
于是宫中兄弟们就劝他:别背个坏名声。这小子听是听进去了,不过居然搞了一出“棒打亲爹”,并且还隔着帘子看,打完了,又来一出跟亲爹抱头痛哭的戏码,被文官集团大肆抨击:“这丫太没有人理了!”
朱寿自然知道这件事,他打张雄,其实就是给刘瑾一个警告:别忽悠我。
为什么呢?
因为张雄原本是跟张永的,还认了远亲。结果正德元年,刘老大成功上位之后,张雄又火速投靠了刘瑾,从此在两人间玩起了无间道和左右逢源。
不过这事直到刘瑾被杀才捅了出来,实际上张雄是张永派到刘瑾身边的,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张提督。
但眼下皇帝和刘瑾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朱寿只是从朱厚照的记忆里得知:前些时候,张永曾狠狠打过张雄一顿,于是张雄投靠了刘瑾,并出卖了张永,证据详实,若不是张永又打了刘瑾一顿,朱厚照又在中间和了稀泥,这事还真是个不死不休之局。
朱寿找了个借口打张雄,除了替张永出气之外,顺便也警告了一下刘瑾。只打三杖,又给大家都留了脸面,反正去执行的锦衣卫们,都是公公们的下属。只要皇帝不吩咐,也没有人会认真打。
而张永听到张雄这个名字,眼下也得假装不高兴,并且还得高风亮节的表示:自己不想追究。其实心里也在滴血:雄弟,可苦了你!
这些门道,在场的人精们,个个摸得熟悉无比,自然也能读懂皇帝的意思。
跟建文帝那个心理智商和政治智商都堪忧的家伙不同,也跟嘉靖帝这种政治天才不同,朱厚照同学的聪明,那是上了史书的,没人怀疑他的心理智商。
但朱厚照的疯狂爱玩,那也是上了史书,大家都知道这个普通智商聪明到了极点的少年,政治智商无限趋近于零。
只不过贪玩的皇帝,忽然变得精通平衡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臣和太监们都同时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