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三、根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傅阳春秋),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代世界的北方方言中有这样两个词,叫“有根”、“没根”,或者作为疑问问他人“有没有根”,意思是做事心里有底还是没底。有根的人说话、做事才有底气,才能骄傲自信的说“有根,没问题”;有根的人灵魂也就有了归处,这或许是华夏人自古以来都要讲究落叶归根的道理吧。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无疑就是我们的根,可是我却没有根……”

六岁时我跟随父母离开老家,离开了一起玩耍的伙伴,来到城市上小学,初一我又一次告别了朋友来到了省会念书,高二时父母又将我带到了首都……父母说我们这叫步步高,有出息了,发展好了才能实现这样的飞跃,可是在一次次的迁徙中,我只感觉自己走到哪里都只是个“外地人”,说着和其他人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回忆。这些都无所谓,高考后我终于回到老家,老家的小孩竟然也叫我“外地来的”,那时我发现我已经没有了家乡……”

台上的女生正在讲述她的经历,这是恢复上课以后一项特别的课程,每人发表一段演讲,主题为“根”。

台下不少同学神情为之黯然,似乎想起了很多并不愉快的过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班里许多人也有着类似的经历,转学、进城、再转学,来到一个个陌生的环境,刚刚熟悉却又要面对别离,直到最后连小时候的玩伴也不认识自己,儿时的记忆已无从寄托。

御风只是在初中毕业后随父母迁往岭南,没有经历过与同学的突然分离,但远离家乡的感受他还是深有体会,每当其他同学操着当地方言交谈、大笑时,他总会涌出一股股莫名的孤寂,甚至开始怀念起自认为并不美好的小学、初中生活。在那里,说话、做事总要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笑话,这或许就是没有根基的表现。

儿童相见不相识,御风想到了初中时经常被大家拿来调侃的一篇课文《故乡》,迅哥儿满怀期待的回到故乡,准备和儿时的玩伴闰土叙叙旧,这样的想法最终被一句恭恭敬敬的“老爷”打碎了。当时学课文时只觉得无趣,什么阶级差异,什么封建思想对于现代世界的学生来说太遥远,遥不可及,但这种“同样的人,如今已经分属两个世界”的遗憾和怅惘却可以穿越时代,被人们所感知。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物是人非,自古以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的感慨,那如果不仅仅是人,连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变了,不知道游子们又作何感想?

轮到由美发言,她缓步走上讲台,一开口就透露了一个惊人的信息----香织其实是她的表姐。

由美和香织出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小镇上,她俩既是亲戚又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小时候家里养牛,养鸭,时而也会捕鱼,生活平静而惬意。

在经济大潮的带动下,镇上许多人靠着先行一步发了财,致了富,她俩的父亲便动了出门打工的念头,这一去便走出国门来到了东瀛,姐俩五岁时被接到这个毗邻华夏的岛国之上接受教育,后来她们才知道,那时父母已然办理了离婚手续。

为了能够在异国扎根,她们被取了东瀛名字,以由美、香织的身份完成了中学学业。

十八岁时,两个女孩提出想要回到家乡见一见生母,辗转数日她们终于再度踏上了那片土地,可迎接他们的是另一番景象:河水日渐干涸,小桥变成了摆设,儿时孩子们最爱的土山和泉水消失了,耕牛的哞叫声听不见了,雨后泥土的香气消散了,农田小狗追逐蝴蝶的景象模糊了……

取而代之的是镇上机器的轰鸣声,是满载着柜子、床板、沙发的大货车经过时的嗡嗡声。夏日的正午,她们不知被什么东西刺得睁不开眼,邻居告诉她们那是涂料中甲醛起的作用,村里不少孩子患上了白血病,许多村民早早搬家,住进了开发区的楼房。

当然,她们没能见到生母,姐妹俩呆呆的看着这个新兴的城镇,她们终于明白:家,再也回不去了。

从此后,两人也成了没有根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天道操控者 大花贼 圣教军崛起 天神诀 异界纵横之召唤英雄 疯狂内功 武侠之无上超脱 圣迹仙踪 震惊藏宝阁 神医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