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泰伯第八 (第2/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论语新得),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看下面一句,孔子对于会作乱的人的一个归纳,什么样的人会作乱呢?喜好勇敢的人,这种人很冲动,爱打架;厌恶贫穷的人,这种人不能正视自己的处境,不能通过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坏境,但是又不安于现状;还有是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很自私,没有同情心,不能包容,这种情况时间长了,就是动乱的根源了。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社会稳定需要什么呢?首先是需要物质,需要小康的生活,这个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教育,是社会风气的引导,把一个人的修养和仁德建立起来,使得人人都爱心,那么打架的就少了,自私的也少了,动乱自然就没有了。

最后一句孔子讲了一个关于才和德的关系问题,他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但是如果骄傲吝啬,那么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这个我们在r常管理活动中深有体会,说一个人才能很好,公司里的事情只要是经过他的手的,基本上就不用再co心,但是有一个问题,很骄傲,谁都瞧不起,其他同事很难和他共事,而且还吝啬,自私,没有同情心,这样的人在目前的企业里有很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头疼的问题,但是到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能要的,因为他的不合作、不付出,整个团队是没有办法和他共处的,所以作为领导者,也只能一时救急用一下,最终还是要被企业淘汰的。

这个段落的主要论述还是学问仁德的重要xng,特别是修养的重要xng论述的比较深刻,对于社会动乱的根源和德才兼备的问题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做好自己位置上的本职工作最重要

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段讲的是学问的外用问题,第一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求学了三年,还没有当官的想法,这样的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

这个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为了学问而做学问的人的赞扬,我们知道孔子的学生里有一个叫子张的,他到孔子的门下为的就是找职业,所以才有子张学干禄那一章节,但是孔子也不反对自己的学生为了职业而来学习,他还是给子张进行了干禄方面的教导。那么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为学问而求学问的人呢?我们看孔子说的时间是三年,这里还有另一个意思,说真正的学问求起来很难,不是三年就可以学成的,所以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如果急切想以此为做官的桥梁的话,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然也是做不好官的。

这个和我们目前的教育思想恰恰相反,我们今天的教育完全是为了谋职业的教育,完全是为了挣钞票的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应试教育,这个教育的目的使得教育的内容完全走了样,文化的东西大大被筛选掉了,技能方面的东西又是理论xng的多于应用xng的,那么这个学生将来到社会上可能是个技术人才,但是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和人又没有办法相处,这就是社会问题的根源,长此下去,文化衰落了,人人都是自私自利之心,整个社会缺爱缺德,问题就来了,再加上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就是动乱的根源所在。

我们看第二句,做学问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格修养呢?这里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借鉴,孔子说,把诚心好学,死守善道作为自己的信仰,不去频临灭亡的国家,不在动乱四起的国家居住。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出来做事,天下政治混乱的时候就归隐山林。政治清明的时候,自己贫穷鄙贱是可耻的,政治混乱的时候,自己富裕显贵也是可耻的。

这句话是对一个做学问的人的个人人格修养来说的。首先要有好学好善的人生信仰,就是说善道和好学是自己一生追求的人生信仰,那么在社会上怎么样存在才能守住这个自己的信仰呢?那就看这个社会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了,政治清明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学问拿出来为国家服务,也可以求得功名利禄,政治昏暗的时候自己就归隐起来,安贫乐道,专心致力于文化的传承。

孔子描述了一副绝美的学问之人的人生之道,可以说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个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这段的最后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以说千百年来人们把这一句话当做一个推脱的措辞和接口。但是这一句话真的是这样一个意思吗?我看不见得。

现在我们的国家很多的知识分子每天在各种媒体上大谈国是,各种言论和批评不绝于耳,但是这些人都是不在其位,却要大谈其政。我想要是真让他们坐到这个位置上恐怕不是谋政,而是坐蜡了吧。人们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不在那个位置上,不了解其中的内容,只是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大谈特谈,好像自己要做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似的。这个思想是有问题的。就好像一个企业的员工天天埋怨老板一样,说这个老板每天都不按时上班却要求他们准时准点一样。岂不知老板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比员工要多的多,你下班了可以直接回家过舒服的家庭生活了,老板却还要忙碌应酬,甚至于觉都睡不了,生意好与不好,你的薪水都有保障,但是你可知道可能这个月你的薪水就是老板求人借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说,老板是为员工打工的这个话一点都没有错。

我们不在那个位置,不知道那个位置的艰难,不知道那个位置的痛苦。只知道那个位置的人的不是。这个就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

所以把这句话和上句话联系起来,一个知识分子最好不要谈论政事。你没有机会在那个位置上就要有隐士的胸襟,比如说我们国家和邻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纠纷,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说打他一下子呗!这个打能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如果真能打,谁又不想打呢?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是或者不是,行或者不行的问题。千百年来“秀才误国”“书生百无一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看看南宋的历史就可以知道,这个文人误国的情况的严重xng实际上就是文人亡国了。

这段我们可以结论一下就是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坏境,自己的行为就要符合这个环境的状态。如果以自己所处的环境去判断其他环境状态下的人和事,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不伦不类的。

五、诚信—处世的长久资本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段充满了对礼乐的赞叹,其中关于学习的见解可谓深刻,对于学问不扎实的人则充满了无奈。

开始的一句是对礼乐的赞美,说鲁国的大乐师演奏音乐,从开始到《关雎》的最后一句,整个乐曲非常优美,满耳听到的都是这美妙的意境。

我们知道礼乐的制定和整理都是孔子来进行的,正是由于孔子的整理才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出耀眼光芒,看看这段的描述,真是令人神往啊!

第二句讲了人的三大毛病,这三大毛病有什么联系呢?其实都是一个人不老实的表现,是违背了礼的jng神内涵的表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心眼太多但没有用到正路上,表面一套,心里又是一套,假仁假义,鬼头鬼脑就是这样的。

孔子说,“狂而不直”既狂妄但是又很虚伪,“侗而不愿”既幼稚但是又不老实,“倥倥而不信”没有才能却又不讲信用。这种人简直就没办法说了。就是说这样的人简直就提不成,提起来都要把人气死。

但是我们目前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而且许多人身上这三个毛病都有,呵呵!真的如孔子所说,就没有办法品论了。

那么这种人缺乏什么呢?缺乏教育,首先缺乏礼的教育,我们知道礼的内涵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就是说表里如一。这个是首先缺乏的。还有什么呢?缺乏自信,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种狂妄其实就是不自信的外在表现,当然你什么都不懂还怎么能够自信呢?第三是缺乏经历,没有社会实践,所以很幼稚。第四是缺乏信义,没有诚信在社会中就没法立身,这样就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总体来说就是没有学问,就是没有学问的人的表现。纯粹的现实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那么缺乏学问的人我们没办法说,学问应该怎么做呢?要先学习,后实践,对于学习的态度,孔子又说了,学习要有怕来不及的心情,学习了又怕再失去的担忧。

这就是学习的态度和jng神,怕来不及,又怕再失去。就像一个年轻人追求一个姑娘一样,赶紧去追,晚了就没机会了,追到了还要好好保护对待,要不然就会失去的。呵呵!如果今天的年轻人拿出自己追求恋人的jng神头去求学问,我想会很不错的吧。

六、对于优秀的人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这段是对先圣先贤的赞美,文字优美,意境丰富。

孔子说,很崇高啊!舜禹自己拥有天下,但是自己从来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然后孔子又赞美尧帝,说,伟大的尧帝啊!他的道德成就犹如天一样崇高。唯有天最高大,也只有尧帝才能比得上它。他的胸襟犹如大海一样浩浩荡荡,百姓们都不知道怎么去赞美他。他的功绩太伟大了,他的礼乐制度也焕发着灿烂的光彩。

我们对古代的圣贤我想怎么赞美都不过分,孔子的这两句赞美之词可谓优美动人,光华灿烂是矣!

接下来孔子讲了一个人才难得的观点,说舜有五位贤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啊,不是这样的吗?从唐尧和虞舜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周朝,人才才慢慢的多了起来,武王说的十个人中有一个是妇人,实际上只有九人罢了。文王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还对殷商行诸侯之礼,周朝的仁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仁德了。

最后一句是赞扬大禹的,孔子说,大禹,我简直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挑剔的,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但祭祀的时候却很丰盛。自己的衣服穿的破破烂烂,但是制定的国家礼服却是美仑美奂。他住在没有覆盖瓦片的茅草屋里,屋前的台阶只是用泥巴堆起来的,但是他却尽全力去疏通沟渠,兴修水利。大禹,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这段对古人的赞叹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关于才难的论述,人才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人才是需要文化的沉淀才能够出现,尧帝的时候只有五个贤臣,经过上千年到了周也只有十个左右。那么我们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的。现在的人才都是学术xng的,而不是学问型的,这个是个问题。

《泰伯》篇是《为政》篇的引申,在为政方面孔子主要还是以先圣先贤为榜样,给我们论述了仁德在为政中的基础xng地位。从而点出了学问的重要xng。作为领导者,对这一篇是需要好好研读的。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暴君强夺妃 超级武装 鲛珠泪 特种军医抗日传奇 权谋之姬乱天下 妖孽冷帝,嗜妃如命 盛华太子妃 妃子无耻 大明总裁 星际皆知你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