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68章 (第2/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综]后妃逆袭手册),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卫氏还是知道自己怀孕有太多人眼红,宫里面最不缺的就是亡魂,她小心翼翼的护着自己和腹中的孩子,不明来历的东西绝不敢入口,怀孕以后,熏香甚至是口脂头油也都不敢再用,同时也尽量与各宫妃嫔不交恶。

庆幸的是,在卫氏怀上孩子的同时,乌雅氏也同样怀上了孩子,月份和卫氏相差不久,卫氏瞬间松了口气,乌雅氏前面已经生过两个皇子——四阿哥胤禛和六阿哥胤祚,并且还全都好好的活了下来,生完六阿哥,刚出了月子就又怀上了,拉足了众妃嫔的仇恨值,这一胎要是再生下一个皇子,那乌雅氏就是妃嫔里面儿子最多的了,不少妃嫔都有了危机感,不约而同是使用各种方式想要弄掉乌雅氏腹中的孩子,这种情况下,卫氏这边的情况倒是好了许多。

因为妃嫔们都认为,相比接连生儿子的乌雅氏,卫氏除了脸蛋好看一些,根本没有能比得过乌雅氏的,旁的不说,怀这胎的时候,乌雅氏已经封为德嫔,有孕的消息一传出来,皇上的赏赐是流水似的送进她宫里,以她的盛宠,生下儿子封妃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卫氏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庶妃,有孕的消息曝出来,皇上只是看在她怀着身孕的份上,让她宫里面的份例按照贵人的位分给,只有佟皇贵妃赏了点东西,比起乌雅氏来,那就是九牛一毛。

卫氏也心知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没有德妃高,但是她一直相信,只要自己生下了皇子,皇上一定会对她另眼相看的。

只是卫氏没有想到,自己小心翼翼的躲过了后宫妃嫔的毒计,却没有躲过乌雅氏的阴谋,在卫氏怀孕八个月的时候,乌雅氏派了自己身边的大宫女腊梅来邀请去御花园中的御景亭中赏梅,御花园里面积雪厚到可以淹没花盆底,孕妇出去着实危险,卫氏自然不想去,但是乌雅氏的位分比她高,嫔位是一宫主位,卫氏再怎么不情愿也不能佛了她的脸面。卫氏小心谨慎,自然留了一个心眼,赏花时乌雅氏备好的瓜果点心热汤一样也没有入口,但是孩子还是掉了。

原因在于赏花时,敬嫔王佳氏突然来了,敬嫔是满洲贵女,一直看不上卫氏和乌雅氏,她认为两个身份低贱的女子根本不配怀上皇嗣,特别是乌雅氏,一个包衣旗籍的奴才不配和她同列嫔位,敬嫔的性子说好听一点就是直爽,说难听一点,就是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御花园的新移植过来的稀有梅花开的特别的好,卫氏赏花入了神,等她回神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了,就听见乌雅氏和敬嫔吵了起来。眼看着两人的硝烟越来越浓,卫氏捧着肚子不想加入战场,就准备退居一边,可不知道从哪儿伸出来一双手,重重推了她一把,卫氏整个身子猝不及防的倒向了毫不知情的敬嫔,但是在倒下去的时候,卫氏下意识的撑了一下旁边的石桌,导致身子向敬嫔的身边歪倒。

敬嫔虽然看不起卫氏,却从没有想要让她的孩子有事,所以出手想要拉住卫氏,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德嫔竟然也摔倒了,她的身子直直倒向了敬嫔,德嫔可是双身子的人,敬嫔瘦瘦小小的,一下子怎么能承受这样大的重量,所以她非但没有帮到卫氏,还将整个人外加一个乌雅氏的重量都压在了卫氏的身上。

卫氏一口气没喘上来就晕过去了,昏迷之前,她听见了德妃哽咽的指责声:“敬嫔姐姐,你好狠的心,我和卫妹妹到底与你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你对我们下这样的毒手!”

“我没有,明明是你自己突然扑到我身上的,我没有害她!”敬嫔矢口否认。

在卫氏昏迷的时候,这桩案子就因为乌雅氏的口述定了案。

德嫔和卫氏都是受害人,敬嫔看不得两个孕妇的身份比她低,所以与德嫔发生争执,期间还推了卫氏一下,后来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名,将一切都推到德嫔头上,所以装作出手救卫氏,暗中又拉了德嫔一把,害得卫氏彻底流产。

卫氏的孩子掉了,康熙为了补偿她,封了她为贵人,赐号“良”,而敬嫔挑起争端,害的卫氏失去孩子,乌雅氏险些流产,废为庶人,直接一杯毒.酒赐死!

卫氏虽然升了位,但是孩子掉了,身子也开始不好了,连侍寝都不行。宫里面的莺莺燕燕走了一个会来更多个,卫氏美貌又如何?太医都说了她的身子要经过三五年的调养才能养好,并且期间是绝对不能侍寝的,所以康熙只是来看过卫氏两次就不再来了,奴才都是踩高捧低的,揣测了康熙的心思就对卫氏不太上心了,阳奉阴违偷奸耍滑是常有的事,卫氏宫里常常缺衣短食,冬日的炭火也不够用,一个小小的贵人,主位惠妃忙着宫务和大阿哥的事,对她的事情也不伤心。

和她的凄惨相比,德嫔乌雅氏平安生下了八阿哥胤禩,又在当年年底大封六宫的时候封为了德妃,惠宜德荣四妃之中排行第三。

卫氏一直不明白,她和乌雅氏无冤无仇,为什么乌雅氏要冒险不惜以自己孩子的生命来害她的孩子?

这个问题,卫氏到死前也没有明白,直到她成了鬼魂,才知道,真正的乌雅氏已经在生四阿哥的时候因佟皇贵妃的杀害而香消玉殒了,害了她两个孩子的女人,竟然是从异世而来的妖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茅山诡谈 海贼王之圣光领主 都市人鱼奇缘 仙佛杀 战神凌天 次元运动会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君子至止之梨花映春水 穿越之娇俏小军嫂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