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十国千娇),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说青泥岭庵的主持源自峨眉山出家。但她到了秦岭这边远未将佛学发扬光大,可能也有她研习佛学不精之故,不然怎会和派系不明的道家人交好?作为出身峨眉山的弟子,如今这种事简直是大忌。
峨眉山最初道教道宫比较多,汉末、东晋时,佛教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很快就将道教排挤。现在峨眉山的道观仍然存在,却与佛家矛盾较多。
京娘的弟子当然不管这些,她们号称道教,实则有点不伦不类。青泥岭庵主持却应该注意这些事,不过现在她似乎也不想理会了;庵庙已经濒临倒闭,或许她觉得让一帮妇人不饿死才最重要。
现在两个尼姑正为了还女道士京娘的人情,不远数百里来到散关。然后便卷进了俗事,被要求叙述青泥岭的地势、气候等情况。
郭绍虽然心里对神鬼等未知之物有敬畏之心,却不信仰任何宗教,更不管她们是尼姑还是道姑,只要有用就利用之。他一门心思只顾着立军功,等着娶符家二妹。
按照尼姑们的叙述,青泥岭的位置其实很好,正在“陈仓道”上,不过是蜀道北段最难行的地段;位于固镇以南四十里。
蜀道先沿嘉陵江延伸,到了凤州之后要渡过江水险急的嘉陵江比较麻烦;所以改道向西,经固镇、后过青泥岭。青泥岭这地方山高雨多,道路难行,实则是最险要的地方,发生过多次大战;不仅难以攻取,连无事时走路翻山也困难。
郭绍听了尼姑讲述得艰难,心道青泥岭在固镇南边,不属于这次夺取秦、凤的战役目标。心下便暗自松了口气。
一行妇人沿蜀道北来,还探明了威武城北面的军寨,一共八处。这个情报对郭绍十分有用。
……前期派出去的两股人马已经返回,郭绍与诸将议定回凤翔。但离开之前,他决定巩固青泥岭庵、唐仓镇老罗家两处落脚点,建立据点。
这是一个简单的“情报系统”,总站设在蜀道的端点陈仓,租借了一栋民宅了事,由罗彦环和两个亲兵暂时留守。下设两个据点,一个就是青泥岭庵,让京娘的手下装作佛门俗家弟子留守;另一个唐仓镇,不再由壮实的亲兵驻守,而由李处耘家的两个奴仆伪装商贩,和罗老头勾连一气。李处耘的奴仆一看就不是军人,反而更容易一些。
大伙儿第一次见识派遣奸细原来可以这么干;之前武将们要打探军情,要么问来往的贩夫走卒,要么派斥候临时去摸情况。潜伏、卧底这等事在军队中着实鲜为人知……因此郭绍才只能自己安排。此事倒是容易,舍得花钱供养就能维持这种简单组织;只要报酬合理,愿意冒这点风险的人到处都是。
路上,左攸在杨彪等人面前忍不住称赞郭绍:“主公善用人,不论是道姑女尼,还是走卒家奴,都能派上用场。我又想起了武讫镇那一仗,主公能迅速把不成建制的伤卒、甚至老弱妇孺整顿成一支颇具战力的人马,不禁叫人赞叹。”
罗猛子却不以为然道:“上回向将军还说,大哥最擅长的是把握时机,不然兄弟几个在河东战阵上都死了,还有史彦超也活不成!”
……
刚回凤翔驿馆,郭绍发现木楼上的窗户里有人在看自己。或许是因为练箭术形成的本能反应,对于视野比较开阔处的制高点,他都额外注意,所以一下子就发现了躲在窗户后面的李家小娘。
然后左右的人都顺着郭绍的目光抬头看。他是一行人的带头大哥,自然一言一行都比较容易让随行的人关注。不过这时人们没看到任何东西,只见到一扇窗户,竹帘还在轻轻晃动。
一如在邠州李府的厅堂上众人的蓦然回顾,没人看到她。李家娘子的动作总是那么快。
李家娘子的心思,别说郭绍这个当事人,瞎子都看出来了。郭绍却只能装傻……如果不是符皇后给他承诺,他倒觉得李家娘子也不错。
然后大伙儿各自回房,京娘和郭绍一起走,刚走上木楼梯,就撞见了李氏。李氏站在面前,低着头脸蛋红扑扑的,郭绍和京娘都是一愣。郭绍忙拱手执礼,打声招呼。
李氏轻轻说道:“在邠州郭都使给我穿的袍服,我已经洗干净了,这便送还给你。”
郭绍看了一眼,她空着手,并没有拿东西。心道:还东西真是一个顺理成章见面的好借口,这一招在后世现代还在用啊。不过李氏做得似乎有点生涩,既然还东西,连东西都不拿。郭绍一时间有种在谈恋爱一般的错觉,不过脑子却还清醒:古代的恋爱绝不是随随便便能谈的。
只不过是还一件东西,她的脸刻意精心装扮过;衣服也是新的,上身浅红的丝绸料子,窄袖短襦,有根花绸带,这时候称之为披帛;裙子颜色稍深,碎花花纹如同石榴,形成层次感。
但是对于郭绍来说,脸只要不丑,衣服穿什么都行;他最在意的却是女子的身材和气质。这时他的目光很快就被李氏鼓起的胸脯吸引……出京已近两月,长久不识温柔乡,实在很容易被挑起情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