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二章 纷扰天下 二十六、隐讳之事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汉夜长锋),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锋北方总堂,卷宗室。

司马懿正安静地看着手中的卷宗,而九贤老就安静地坐在旁边。

在九贤老眼中,这个孩子似乎永远都有无尽的求知欲,每当坐在这卷宗室,便似乎忘记了所有事情。

司马懿忽然转过头,正对上九贤老那双慈爱的眼睛。

“呵呵,司马公子,今日又有何疑惑?”九贤老对司马懿的这个举动已经非常熟悉了。

“学生有一事一直不解,今日正好读到此处,便想请教贤老。”司马懿起身,恭敬地站着。

“公子请讲。”

“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事,声势浩大,甚至不到三个月便引发全国纷纷响应,何以最终却不敌秦国,而陈胜最终亦被其车夫庄贾设计杀害?”

九贤老一反常态地收敛了笑容,说道:

“其实以公子之聪慧当能想明。陈、吴虽能起事,但二人终是普通百姓出身,不知兵法,不懂御军,且正因其出身布衣,故而称王之后被安逸所累,不思进取,必然会灭亡。”

司马懿耳中一字不漏地听着,眼神却不住观察着九贤老。

“学生是否说错了话?”

“公子何出此言?”

“贤老方才的表情,似乎有些神伤。”

九贤老看着司马懿,良久,微微叹气:“公子多心了,老夫不过是因公子之问而想起一些往事。也罢,有些事,公子也该知道了。”

司马懿望着九贤老那双黯淡的眼睛,隐约觉察到接下来的话题绝不会轻松。

“公子应当听说过,我夜锋曾因一场变故而致使十三贤老及其属下亲信尽皆殒命。”

“学生略有耳闻。”

“唉……此事夜锋中人皆不愿再提。不过公子既已入我夜锋,便当告知。公子可知十三贤老姓名?”

“学生不知。”司马懿摇头道。

九贤老长出了一口气,似乎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说出口。

“其实,十三贤老名叫……张角。”

“什……”司马懿第一次流露出惊讶的表情。

钜鹿人张角,借由太平道发展教众,并于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发动了对抗汉王朝的——黄巾起义。他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与其弟张宝、张梁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

起义军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月之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皆发生战事。

因起义军皆头绑黄巾,故称“黄巾军”。

虽然最终被朝廷军队击败,但却对汉王朝造成了巨大的撼动。

而此刻,司马懿却突然被告知这个起义军领袖居然是夜锋的贤老之一,他此时的震惊可想而知。

“呵呵,公子无须惊讶,这不过是夜锋黑暗历史中的一小部分。我夜锋本有十三位贤老,而如今只剩十位,想必之前曾有人告知公子,十一、十二贤老已然仙逝了吧。”

“难道……”

“正如公子所想。其实光凭老小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掀起如此大浪,十一、十二两位贤老也参与了这次起义。只不过在起义失败之后,二人便杳无音讯,而其下属亲信也都流落四方了。”

司马懿低下头,若有所思。

“公子,我夜锋之所以会定下′终生隐于暗处′,便是不想有人误入歧途。当初他们三人,想法过于偏执,以为凭这区区数十万百姓便可推翻大汉,建立新王朝。但他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我等终身只是刺客,领军作战所要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统筹大局之目光。他们最终会失败,便也是因为各处之间无法有效协作,才被汉朝军队逐个击破。”

“可是……”司马懿有些疑惑。

“公子直言无妨。”

“若果真是如此,为何青州黄巾尚能自保?”

九贤老意味深长地望着东方,仿佛他的目光穿过了千山万水。

“十二贤老手下的三个夜帅,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对付的。”

——————————————

青州,黄巾营地。

段轩在见到曹操时便提出收服青州黄巾军,曹操本意也是打算先铲除这个威胁。

当曹操的大军抵达青州,与黄巾军势力对峙之时,段轩提出了一个让荀彧几乎暴跳如雷的想法——只身一人去说服黄巾军首领。

荀彧对这个家伙的大胆早有耳闻,却不想他竟大胆到如此地步。但当着曹操的面又不好过多言明,只能一边骂段轩一边劝曹操。

而事与愿违,偏偏曹操自己也是个不循常理之人,他从段轩从容的举止中看到了当年刺董时的自己,不禁对段轩多了几分兴趣,竟同意让段轩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八十年代农妇 扫码大宗师 执剑为萝莉 转角遇学神 贤王传 末日逃亡之步步紧逼 一号女配升级记 1979娱乐香江 都市特工系统 华姝